打印

[版务] 水王茶楼(✰会所第一水贴)

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
0
《钓竿篇》
朝日敛红烟,垂竿向绿川。
人疑天上坐,鱼似镜中悬。3

注释与译文
‌敛红烟‌:晨曦褪去朝霞的朦胧感3
‌镜中悬‌:水面清澈如镜,游鱼似静止悬空3
‌译文‌:
朝阳初升驱散晨间红雾,独坐江畔垂钓碧波之上。
身影倒映恍若云端高坐,游鱼悠然恰似悬停镜中。

艺术特色
‌超现实意境建构‌:

颔联“天上坐”“镜中悬”突破物理空间限制,以错觉营造人鱼同镜的玄妙画面,暗含庄子“鱼乐之辩”的哲思37
通篇未着“静”字,却通过光影折射(红烟/绿川)、虚实对照(人/鱼)达成“禅钓合一”的境界38
‌色彩美学‌:

“红烟”与“绿川”形成冷暖色调碰撞,既还原晨曦渐变过程,又隐喻世俗纷扰(红)与隐逸心境(绿)的冲突7
全诗仅28字完成“红-绿-天-镜”四重色彩转场,体现初唐七言绝句“炼色如金”的特点3
创作背景
此诗作于沈佺期流放驩州(今越南境内)期间(705-710年)37。诗人经历武周政权更迭后,借垂钓意象抒写对宦海沉浮的疏离感。相较于其宫廷应制诗的富丽,本诗以返璞归真的笔触,印证了沈宋体“由绮靡向清旷转型”的后期风格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
TOP

0
《钓竿篇》7
结宇长江侧,垂钓广川浔。
竹竿横翡翠,桂髓掷黄金。
人来水鸟没,楫度岸花沈。
莲摇见鱼近,纶尽觉潭深。
渭水终须卜,沧浪徒自吟。
空嗟芳饵下,独见有贪心。

注释与译文
‌结宇‌:建造屋舍,指隐居江畔7
‌桂髓‌:桂花浸泡的美酒,喻隐士生活之雅7
‌沧浪‌:代指隐逸之水,源自《楚辞》渔父典故7
‌译文‌:
筑庐长江岸边,垂钓大泽深处。
钓竿横架如翡翠,桂酒抛洒似黄金。
人声惊飞水鸟,船桨搅落岸花。
莲叶轻摇见鱼影,钓线放尽觉潭深。
渭水垂钓终是奢望,沧浪歌吟徒留回响。
可叹香饵沉入水中,只见贪心却无智鱼。

艺术特色
‌双重隐喻结构‌:

表层写垂钓过程:“竹竿横翡翠”描绘钓具华美,“纶尽觉潭深”暗示钓者专注7
深层讽喻世态:“空嗟芳饵下”借鱼贪食隐喻人性弱点,与《钓玉篇》"贪得会无筌"形成跨时代互文17
‌动静对照‌:

颔联“人来水鸟没”与颈联“莲摇见鱼近”构成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张力,暗合六朝山水诗"以动破静"传统7
“楫度岸花沈”以船舶动态反衬隐者静观,较沈佺期“避楫时惊透”更具画面破碎感57
创作背景
此诗作于南朝陈代(约557-589年),时值江陵陷落后江南文人集体性隐逸思潮兴起7。张正见作为南朝"宫体诗"转型期代表,借垂钓主题突破绮靡文风:

“桂髓掷黄金”以奢侈意象解构物质追求,呼应陶弘景"山中何所有"的隐逸精神7
尾联批判性视角,较沈佺期《钓竿篇》更具社会反思力度,体现南朝后期诗坛"由艳入理"的转变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
TOP

0
《南城》7
秋城韵晚笛,危榭引清风。
远气疑埋剑,惊禽似避弓。
海树一边出,山云四面通。
野火初烟细,新月半轮空。

注释与译文
‌危榭‌:高台上的楼阁7
‌埋剑‌:化用雷焕掘狱得剑典故,喻贤才埋没7
‌避弓‌:暗引《战国策》惊弓之鸟意象,喻政治迫害7
‌译文‌:
秋日城楼飘荡着暮色笛声,高台之上清风徐来。
远处云气似埋藏宝剑锋芒,惊飞鸟雀如躲避暗箭。
海岸孤树斜刺天宇,山间云雾八方贯通。
原野星火初燃细烟袅袅,新月初升仅悬半轮清辉。

艺术特色
‌双重象征体系‌:

自然意象群:"埋剑""避弓"构成政治隐喻链,暗写南朝门阀制度对寒士的压制7
空间对照:"海树一边出"与"山云四面通"形成封闭与开放的张力,映射诗人"仕途困顿,心向自由"的矛盾7
‌光影实验‌:

"野火初烟细"以微观视角捕捉光线变化,较谢朓"余霞散成绮"更显精微57
"新月半轮空"采用残缺构图,较王籍"蝉噪林逾静"的以声写静更具视觉冲击57
创作背景
此诗作于梁武帝普通七年(526年)庾肩吾任晋安王萧纲幕僚时期7。时值南朝门阀制度鼎盛,寒门文人多遭排挤:

"埋剑"暗讽雷焕掘剑传说,影射贤才不得重用现象7
"惊禽避弓"呼应《南史》记载的宗室倾轧事件,体现诗人对政治风险的敏锐感知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
TOP

0
《西城门死》7
一息于今罢,平生讵可规。
天长晓露促,千龄谁复知。
华堂一相舍,松帐杳难窥。
万祀藏珠应,千年罢玉羁。

注释与译文
‌讵可规‌:岂能预料7
‌松帐‌:松林如帷幕,喻幽冥之境7
‌玉羁‌:玉制马络头,象征世俗束缚7
‌译文‌:
最后一息于此刻终止,一生轨迹谁能预知?
天地永恒而晨露短暂,千年岁月终归湮灭。
告别华堂投身幽暗松林,生死帷幕已难窥探。
万年珍宝或可永存,千年桎梏终得解脱。

艺术特色
‌生死二元结构‌:

前四句聚焦生命终结("一息罢""晓露促"),后四句转向灵魂解脱("松帐杳""罢玉羁"),形成"肉体温存—精神超脱"的哲学对照78
"华堂"与"松帐"的空间转换,暗合庄子"薪尽火传"的生命观,较陶渊明"托体同山阿"更具宗教神秘色彩7
‌时间悖论书写‌:

"天长晓露促"将宇宙永恒与个体短暂并置,较陈子昂"念天地之悠悠"早150年突破线性时间叙事57
"万祀藏珠应"以物质永恒反衬生命脆弱,与曹植"生存华屋处"形成跨时代互文47
创作背景
此诗约作于梁简文帝大宝元年(550年)庾肩吾逃亡江陵途中37。时值侯景之乱:

"华堂一相舍"映射建康城破后士族阶层的集体命运,与《南史》记载的"王谢子弟多殁于乱"相印证7
"松帐杳难窥"暗指诗人长子庾信被掳入北朝,折射南北朝士人"父子殊途"的历史悲剧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
TOP

0
《钓鱼湾》58
垂钓绿湾春,春深杏花乱。
潭清疑水浅,荷动知鱼散。
日暮待情人,维舟绿杨岸。

注释与译文
‌绿湾‌:春日水色碧绿的河湾5
‌杏花乱‌:杏花纷落暗喻青春躁动8
‌维舟‌:系船停泊,喻情感驻留8
‌译文‌:
春日垂钓碧色河湾,暮春杏花纷落如雨。
潭水清澈恍若浅滩,荷叶轻颤方知鱼群。
夕阳西下静候佳人,绿杨岸边停泊孤舟。

艺术特色
‌双重叙事维度‌:

表层写钓鱼过程:"潭清疑水浅"展现视觉欺骗,"荷动知鱼散"揭示生态真相58
深层喻青春躁动:"杏花乱"隐喻少年心绪,"待情人"暗藏求偶本能8
‌空间留白技法‌:

"日暮待情人"创造叙事悬疑,较《诗经·蒹葭》"所谓伊人"更显含蓄5
尾句仅呈现系船动作,未言等待结果,与王维《相思》"愿君多采撷"形成开放式结局的古今呼应8
创作背景
此诗作于天宝三载(744年)储光羲隐居终南山时期8:

"春深杏花乱"映射唐代举子"探花宴"习俗,暗含诗人科举失意的怅惘8
"维舟绿杨岸"呼应《旧唐书》记载的唐代长安曲江"进士放榜日系红绫于柳"风习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
TOP

0
《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》
西原驿路挂城头,客散江亭雨未收。
君去试看汾水上,白云犹似汉时秋。

注释与译文
‌西原驿路‌:唐代虢州(今河南灵宝)西郊的驿道
‌汾水‌:山西境内河流,象征历史变迁
‌汉时秋‌:借汉代盛世暗喻盛唐气象
‌译文‌:
驿道如带悬绕城楼,送别宴罢雨势未歇。
君往汾河且观今日,云影秋光恍若汉朝。

艺术特色
‌时空折叠手法‌:

前两句实写安史之乱后的凋敝景象("雨未收"喻战乱未平),后两句虚写汉唐盛世幻影,形成历史纵深
"白云犹似"将自然永恒与王朝兴衰并置,较刘禹锡"人世几回伤往事"更显举重若轻
‌意象反差设计‌:

驿路"挂城头"的险峻感对比汾水白云的恬淡,暗合杜甫"国破山河在"的苍凉笔法
"雨未收"既是实景描写,又隐喻战乱阴云笼罩,与王昌龄"寒雨连江夜入吴"构成盛中唐气象分野
创作背景
此诗作于乾元二年(759年)岑参任虢州长史期间:

"客散江亭"指向同年郭子仪九节度使邺城兵败,文人集团四散飘零的历史事件
"白云汉时秋"暗含对开元盛世的追忆,与《旧唐书》记载的"安史之乱后,汾水两岸十室九空"形成互文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
TOP

0
‌《宿山寺》·贾岛‌

众岫耸寒色,精庐向此分。
流星透疏木,走月逆行云。
绝顶人来少,高松鹤不群。
一僧年八十,世事未曾闻。
‌分句解析:‌

‌「众岫耸寒色,精庐向此分」‌
首联勾勒深山古寺的幽寂环境:群峰耸立透出寒意,寺庙隐现于山间6。

‌意象‌:"寒色"渲染清冷基调,"精庐"点明山寺存在,形成自然与人文的对比。
‌「流星透疏木,走月逆行云」‌
颔联描绘动态夜景:流星穿过疏朗树枝,流云中月亮看似逆风而行6。

‌技法‌:以动衬静,"透""走"二字赋予画面流动感,暗含时空变幻的哲思。
‌「绝顶人来少,高松鹤不群」‌
颈联强化孤高意境:山巅人迹罕至,古松孤鹤更显遗世独立6。

‌象征‌:"鹤"隐喻高洁品性,"不群"暗含对世俗的疏离。
‌「一僧年八十,世事未曾闻」‌
尾联聚焦寺中老僧:八十高龄隔绝尘俗,全然不问人间纷扰6。

‌立意‌:借僧人形象深化超脱主题,暗藏对避世生活的向往。
‌整体赏析:‌
此诗通过"寒峰""疏木""流星"等冷色调意象,构建出一幅空灵静寂的深山古寺图。动态天象与静态山寺的对比,既展现自然生机,又凸显超然物外的禅意。末句以老僧"未闻世事"收束,将物理空间的孤绝升华为精神层面的纯粹,堪称"诗中有画,画中有禅"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
TOP

0
《钓竿篇》·沈佺期‌

朝日敛红烟,垂竿向绿川。
人疑天上坐,鱼似镜中悬。
‌分句解析:‌

‌「朝日敛红烟,垂竿向绿川」‌
首联以晨曦为背景:朝阳收敛了朝霞的红色烟霭,诗人垂钓于碧波荡漾的河流4。

‌意象‌:"红烟"与"绿川"形成色彩碰撞,暗含自然生机与垂钓者心境的恬淡。
‌「人疑天上坐,鱼似镜中悬」‌
尾联通过虚实对比深化意境:人物仿佛置身云端垂钓,游鱼如悬于明镜般的水中4。

‌技法‌:"天上坐"与"镜中悬"突破物理空间限制,将世俗活动升华为超然意象。
‌整体赏析:‌
此诗仅用二十字,便构建出世外桃源般的垂钓图景。诗人以"敛红烟"的晨光衔接天地,用"绿川"的澄澈呼应内心宁静4。后两句通过夸张与比喻,将平凡垂钓行为幻化为天人合一的哲思场景,凸显盛唐诗歌独特的空灵气质。全诗未着半字抒情,却透过意象组合传递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
TOP

0
《彩书怨》·上官婉儿‌
叶下洞庭初,思君万里馀。
露浓香被冷,月落锦屏虚。
欲奏江南曲,贪封蓟北书。
书中无别意,惟怅久离居。
‌分句解析:‌

‌「叶下洞庭初,思君万里馀」‌
首联以秋景起兴:洞庭湖秋叶飘落,暗示时空转换,而思念跨越万里绵延不绝7。

‌意象‌:"叶下洞庭"暗用屈原《九歌》典故,将个人相思与历史长河交织。
‌「露浓香被冷,月落锦屏虚」‌
颔联通过感官对比:寒露浸透锦被的触觉冷意与月光消散后的视觉空寂,强化闺阁孤寒7。

‌技法‌:"香被冷"与"锦屏虚"形成双重映照,物象皆染离情。
‌「欲奏江南曲,贪封蓟北书」‌
颈联展现矛盾心理:既想弹奏江南采莲曲排遣愁绪,又执着书写寄往蓟北的书信7。

‌象征‌:"江南曲"隐喻世俗欢乐,"蓟北书"象征情感寄托,揭示思念的不可调和性。
‌「书中无别意,惟怅久离居」‌
尾联点明主旨:千言万语终归于离别经年的怅惘,以平淡结句反衬浓烈情感7。

‌立意‌:突破宫怨诗传统,将个人深宫寂寥升华为普遍人性体验。
‌整体赏析:‌
此诗以宫廷女子视角重构闺怨主题。上官婉儿突破身份限制,用"叶下洞庭"的历史纵深与"蓟北书"的空间阻隔,构建出多维时空的相思图谱7。诗中"露冷""月虚"等意象精准传递物理温度与心理温度的双重下降,"贪封"二字更将执念写得触手可及。全诗未用任何直白抒情,却通过器物、乐声、书信等媒介,展现宫廷女性被规训的情感表达方式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
TOP

0
《盆池》·杜牧‌

凿破苍苔地,偷他一片天。
白云生镜里,明月落阶前。
‌分句解析:‌

‌「凿破苍苔地,偷他一片天」‌
首联以反常逻辑开篇:诗人凿开青苔覆盖的地面,竟将整片天空"偷"入方寸池中18。

‌立意‌:打破传统造景思维,"偷天"意象既显童趣又暗含对自然法则的哲学思考。
‌「白云生镜里,明月落阶前」‌
颔联展现时空魔法:静水如镜倒映流动白云,明月仿佛从池中升起坠落石阶18。

‌技法‌:"生""落"二字激活虚实转换,营造三重空间维度(天空、池镜、石阶)。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
TOP

当前时区 GMT+8, 现在时间是 2025-5-28 06:15